5月1日是浙江医疗队援沪的第33天。在收容所医院、核酸取样点、核酸检测基地…一线队员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看似琐碎却刻骨铭心的感动瞬间。
“我们在船舱里的工作基本上是早上6点开始。我们忙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浙江省方舱医院医疗队三队队员、安吉县人民医院医生刘闲说。
浙江省方舱医院医疗队第六队(杭州队)队员、杭州市中医院护士傅晓婷在日常巡逻中发现,舱友经常躺在床上玩手机、看书、用电脑,脖子和肩膀酸痛僵硬,有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少。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作为一名骨科护士,我和队友舒琼燕根据舱内条件,对我们科室原有的颈椎操进行了改进,形成了‘舱内简易颈椎操’,并录制成视频,变成二维码,让大家用手机扫码,进行无接触学习。”傅晓婷说,能够在收容所发挥专业优势帮助病人,很有成就感。
浙江省方舱医院七队(宁波队)队员、宁海县第二医院护士刘鑫说,她是个“话匣子”,和很多舱友成了朋友。
“前几天有个‘舱友’很着急。他不得不出去回家。我一听他说话带河南口音,马上用家乡话安慰他。没想到,真的起作用了。他一听是家乡口音,慢慢冷静下来,跟我聊起家乡的酸辣汤。在老乡的陪伴下,现在他已经逐渐适应了避难所的生活。”刘鑫说。
深夜巡逻时,刘鑫看到一个爱踢被子的小男孩,时不时踢到一边。“我不在家的这些天,我儿子按时睡觉吗?他好一点了吗?”在帮小男孩盖被子的时候,刘鑫想起了5岁的儿子,鼻子有点酸。
在核酸采样现场,“大白”们同样忙碌。浙江上海核酸采样团队(绍兴团队)成员、绍兴市人民医院护士詹介绍,她的团队由6名90后护士组成,近期分别在上海杨浦区尹航街道和嘉定区马陆镇为当地居民采集核酸样本。
“队友们叫我们‘小阿auto快’是因为我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每天5000多份核酸样本的任务,积累了每天30000多份核酸样本,获得了上海市医院核酸样本‘排行榜’。”詹丽娅说。
浙江上海核酸采样队(台州队)成员、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王静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她回忆说,有个老婆婆从来到采样点开始就一直很紧张,不停地说:“小姑娘,轻点,一定要轻点!”
“我一边安慰她放松,一边寻找合适的机会完成采样。等她反应过来,马上对我竖起大拇指,然后转过身,激动地对老婆说,这个小姑娘很温柔啊!排队的人和我们都笑了。”王伟说。
白天,核酸采样小组四处奔波,到了晚上,核酸检测基地变得热闹起来。
浙江省核酸检测医疗队在上海(嘉兴核酸检测基地)队员、台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医生张曦文说,每天晚上,队员们准时到嘉兴核酸检测基地,开始接收来自上海的7万多份核酸样本。穿上防护服,准备工作。每个人都有一个有序的标本摇动、加样、提取、点样、电脑应用的过程,充满了默契。
“凌晨三四点是最累最困的时候。我的眼皮好像越来越重了。在重复了上千次的开盖加样后,我的手臂似乎变得迟钝了。”张曦文说,在这个时候,团队领导的“加油”和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疫情褪去,我们要摘下口罩,好好看看上海,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完)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jrzj.zjcxinw.com/6766.html